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财政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政策制度

财政直达资金简介

访问量:

关联稿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一)哪些资金直达市县?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基层的资金重点就是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列入特殊转移支付的部分。今年疫情对经济、财政带来影响,为此单独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

二是列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的抗疫特别国债。抗疫特别国债不列入财政赤字,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下达给地方。

三是列入正常转移支付的增量和存量的部分。疫情带来的冲击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依靠原有财政收入安排的财政支出没有资金来源,新增的财政赤字补充这一部分资金来源,纳入到正常的转移支付范围里。对正常转移支付中,属于新增赤字安排的,也纳入到直达机制当中。

四是地方新增财政赤字的部分。新增赤字1万亿元包括95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和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由市县基层地方政府按照一般债务的有关规定安排使用。

(二)如何做到资金直达?这种特殊的转移支付的机制是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完善相关资金分配程序,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1.“中央切块就是中央按照有关的因素分配到省。

2.“省级细化就是省级要按照直达基层的要求提出分配方案,省级本身不能留,全部提出分配到市县的方案,细化分配。

3.“备案同意就是省级财政要将分配到基层或者直达基层的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财政部会看细化分配的具体情况。备案同意并不是管甲县多还是乙县多,不是干预具体的分配,而是看是否具体落实了当过路财神的要求,省级有没有截留,是不是全部分到了基层市县。

4.“快速直达就是备案同意后,限时让省级部门将资金下达基层,尽早发挥资金的作用。

采取上述处理方式,有利于压实省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的保障职责,将更多的财力下沉到基层,市县财政部门要统筹上级直达资金和其他的资金,包括自有财力,科学安排财政支出,要强化公共财政的属性,以民生为要,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三)资金用在哪些方面?实行特殊转移支付的直达资金用在四方面:

第一块是特殊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方面。重点还可以用于解决当前基层面临的疫情防控、基本民生保障等困难。

第二块是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抗疫特别国债这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有一定的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的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

第三块是列入正常转移支付的相关资金。这块主要是突出支持减税降费,用于弥补地方减税降费后形成的新增财力的缺口。

第四块是新增地方财政的赤字。这个由市县基层地方政府按照一般债务的有关规定安排使用,但是重点也是要用在落实六保任务的方面。

(四)资金如何监管?今年新增财政资金规模很大,必须加强监管,以保证直达资金的使用效果。财政部表示,严格监管机制是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直达市县基层,财政部将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做到资金流到哪里,监控就到哪里。

为规范特殊转移支付及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财政部已经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抗疫特别国债的资金用途、分配拨付、还本付息、预算编制等内容,以及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测算、拨付使用、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财政部还专门制定了直达资金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建立台账、定期报告、信息公开、监督问责等要求,为加强资金监管提供制度依据和保障。

财政部强调,要推动社会监督,包括公开公示,对社会公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回应,及时整改。加大问责力度,对监管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行为,不但要处分,还得把资金扣回,并进行处罚。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