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发改委>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发展规划

关于万载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3年2月26日在万载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卢秋霞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关于万载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以“三拼三促”抓落实活动为契机,围绕“奋起赶超跨越,勇争全省一流”战略目标,按照“融入宜春、聚力园区、双城联动、特色彰显、宜业宜居”工作思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总量稳步提高,民生事业继续改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谱写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万载新篇章。

(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6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7.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12.5亿元,增长4%;三次产业结构为8.72:48.44:42.84,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1.28%。财政总收入实现38.55亿元,增长18.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1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全社会用电量16.26亿度,增长21.01%,其中工业用电量9.58亿度,增长25.5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其中工业投资增速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5亿元,增长5.2%。外贸出口55.18亿元,增长97.2%;实际利用外资(现汇进资)完成2001万美元,完成率100.05%;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完成68.07亿元,增长9.7%。金融形势平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6.69亿元,较年初增长12.3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8.06亿元,较年初增长13.41%,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43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7元,增长5.9%。

(二)三次产业加速起势。

现代农业稳定发展。一是全面保障农业生产。稳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7.2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6.65万吨;上级下达我县耕地保有量任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已在“三区三线”划定中全部落实。完成冬种油菜播种面积6.5万亩,蔬菜总产量15.86万吨,大棚设施蔬菜、中药材、果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稳定生猪生产,全县生猪存栏42.1万头、出栏65万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0.23亿元,水产品总量10966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3.5万亩已验收。二是发展农业林业产业。大力推进有机富硒产业,有机农业基地认证面积41.2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21万亩,富硒绿色有机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落实千亩以上水稻基地18个,建设示范基地20个。持续发展林业产业,提升改造高产油茶示范基地1000亩。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个;新增“惠农信贷通”贷款户数78户。四是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县级储备稻谷8000吨、储备油80吨,县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3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30个。五是加快水利项目建设。24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株潭、潭埠防洪工程完工,500座山塘整治项目前期工作抓紧推进。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牢固树立“1+3+N”产业发展思路,实施锂电新能源、花炮产业、绿色食品等七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一是锂电新能源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积极与宜春市经开区进行产业对接,锂电新能源产业从前端、中端、后端形成完整产业链,共有相关联企业28家,其中规上企业23家,在建项目34个。全年营收增速达158.9%、占比达48.8%,首位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锂电新能源材料制造项目和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加快推进。二是园区建设不断加快。产值达360亿元,引进宁德时代等国内龙头企业,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启动园区第二轮扩区调区,做好化工集中区整改提升复核工作;探索“产业基金+园区招商+供应链金融”市场化运营模式;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两桥三路”基本完成施工,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基础工程加速推进。三是花炮产业进一步壮大。产值达150.3亿元,增长36.6%。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加紧推进,加强了花炮市场拓展和出口通道建设,完成第五轮国标行政许可158家,高标准谋划推进万载县烟花爆竹科创中心、湘赣边花炮技术研发实训中心建设。四是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建立5G基站457个,上云平台企业412家,天卓新材料和睿达新能源获评省级智能标杆企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38家,天卓新材料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五是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全县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

服务业活力充分显现。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32.4%,3月份起全县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一是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上服务业月度入规3家,年度入规27家,成功入库限上批零住餐业35家、有资质建筑业4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3家。二是文旅消费逆势上扬。全县接待游客15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86亿元,分别增长19.3%和13.6%,出台促进文旅消费奖励办法,推广7条红色研学线路,全县景区接待研学人数达6.32万人次;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1350万元,鼓励银行配套、企业让利刺激消费。创新夜间文旅消费模式,常态化举办万载古城“烟花嘉年华”焰火燃放三是品牌创建稳步推进。荣获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创建县、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万载古城获评全国非遗旅游景区、省级特色文化街区。白水乡槽岭村成功创建省3A级乡村旅游点,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入选首批江西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功举办第三届百合旅游文化节、首届“江西风景独好”云端旅游推介万载等文旅主题活动。四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络零售额达11.63亿元,增长188.93%,全力推进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物流中心改造升级,新建、改造49个镇村站点。提升县乡村三级商业体系配套构成,持续做大县乡商贸中心。

(三)投资拉动明显增强。

一是经济运行调度平稳。落实省市惠企稳岗保运行暨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机制,推动降本增效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稳住基本盘全力保增长及接续措施等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二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73个市大中型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24.8亿元,占年计划124%,其中31个省大中型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占年计划126%。“四大攻坚”行动全面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工900套、水利基础设施项目6个。三是跑项争资靠前推进。全县通过各部门渠道争取各类上级无偿资金投资4.9亿元。通过国家审核的2023年专项债项目11个,债券需求12.07亿元,列全市二类县第2位;通过国家审核的四批中长期贷款项目65个,贷款需求67.79亿元,项目个数和贷款需求均列全市第1位;通过国家审核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12个,已投放资金2.3亿元,列全市二类县第1位;成功发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1个,获得资金0.79亿元,列全市二类县第1位。四是项目谋划力度加大。申报2023年省市大中型项目76个,总投资322.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46.2亿元,增长45.3%;其中省大中型项目30个,总投资236.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95.8亿元,增长56.9%;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储备项目18个,总投资50.37亿元。五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我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217.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注重依靠改革增强动力。一是打造“万事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国评指标体系中涉及我县的15项一级指标、66个二级指标、477个三级指标、342个营商环境评价问题,逐项落实到具体单位并得到优化提升。提升企业满意度,开展“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领域、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四项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实行“安商红黄榜”网络投票、“事事宜人”企业诉求办理小程序,制定“一企一策”清单、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大礼包。二是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对全县121家规上企业进行重点服务。加大减租降费力度,降低市场主体租金压力,为全市唯一一个减免4个月租金的县;帮助企业降费减负,担保费从1%降至0.5%。三是探索行政审批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开展“人生十件事一事一次办”改革;“惠企通”平台企业注册量稳步提升。深化工程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告知承诺+容缺审批”制,推行并联审批、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四是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覆盖到所有项目资金,所有预算公开的部门整体支出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实现绩效目标管理部门和项目“双覆盖”。五是完成万兴集团改革。万兴集团与万投建工分立,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六是县级储备油储存采用新模式。通过以新换旧滚动置换方式,实现了储备油常储常新。

注重依靠开放增强活力。一是区域合作显著提升。《江西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我县的一系列政策;召开湘赣边区域宜春片区(万载县)产融对接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湘鄂赣革命纪念馆与各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农产品品牌合作,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湘赣红”品牌授权;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先后与湖南浏阳市、宜章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与区域内相关县(市、区)在就医管理互联、“两定”医药机构互认等方面达成共识;深化绿色生态合作,黄茅镇大土村范围内约300米的河道纳入南川河治理项目统筹实施。推进以株潭镇为中心的湘赣边发展先行区建设,株潭镇纳入双城联动一期项目11个。二是对外开放不断加大。着力培育外贸主体,调整外贸出口奖励政策,狠抓外贸政策落实,新引进生产型出口企业4家,年出口额均能突破百万美元。

(五)城乡建设协同发展。

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高。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过渡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延续方案、新旧城区“双城联动”规划。二是保障全县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深入推进住房民生工程,9个老旧小区改造、151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全部完工。“双城联动”项目、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加紧推进,新增停车场24个、停车位3830个。三是对外通道和县域公路交通得到畅通。宜万快速通道、G220绕城公路建成通车,打通城区断头路7条、拓宽瓶颈路8条;实施城市明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三期。四是保障城乡能源供应。完成110KV东门变电站建设;天然气长输管网宜万支线项目建设竣工,达到通气条件,待国家审批通过西二线主管网开口对接后即可投入使用。保障城区用水,三十把水源工程加快建设。五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省级卫生县城复审过关,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已启动。

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300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25个示范村“十个一”“八个有”建设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新建文化活动场所98个;株潭镇和三兴镇确定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积极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五美”乡村。围绕“七整一管护”建设内容,农村“脏乱差”环境得到整治。在全县25个行政村134个自然村庄示范推进农村宅基地制改革。巩固森林乡村成果,成功创建官元山省级乡村森林公园,组织申报省级森林乡村10个。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完成提升改造。提升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完成X503赤兴至黄茅、X843石前岭至宝石县道升级改造4.2公里,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10个、危桥改造项目7个,S222高村至三兴公路改建工程已开工建设,X693淖源至界岭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S223株潭至后槎二级公路改建和S308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

(六)生态文明有力推进。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1%,水质达标率100%。积极开展“双碳”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序进行能耗“双控”。工业园区化工企业“一企一管”全面投入使用,锦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建成并试运行。污染防治取得实效,推进工业废气、工地扬尘等七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狠抓塑料污染治理,规范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的销售和使用。持续推进河长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流域+区域”网格化河长制体系,选聘公益性岗位护河员180名。深化林长制建设,完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机制,打造6个“林长+基地”示范点,率先在全省实行“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国储林建设2.5万亩。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实施三十把省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完善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矿产资源生态修复成效凸显,严厉整治非法采矿,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4家矿山通过绿色矿山验收。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建立扶贫(衔接)资产后续管理新模式,新改建“微工厂”94家,带动脱贫群众、“三类人员”2500多人实现增收;在3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立“有求必应”服务中心。加强能源保供稳价,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装机容量4万千瓦的赤兴风电场项目建成投产并网。做好价格临时补贴工作,惠及4.42万人。多措并举促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92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8401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1.4万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担保模式”列为全省试点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在全省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列为二类县考核优秀单位。实现困难人群应保尽保,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5%以上。加快“一老一小”建设,19所养老机构已通过消防验收,打造罗城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示范点。成立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打造株潭镇、康乐街道示范站点,建立留守儿童之家75个。提升改造殡葬设施,县级殡仪馆已完成主体建设。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做好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设置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24个,核酸检测909.77万人次。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建设,新增医疗床位350个,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县中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建立以县人民医院120主站为龙头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县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已开工建设,完成三兴卫生院改建工程。教体事业持续发展,新增学位6210个,新招录教师498人,完成城北佳园、凤凰御景及江工小区幼儿园建设,县三中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县五小、县六小完成主体工程,新建体育小游园10个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5处国保旧址得到维修,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文化惠民力度加大,全县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率达100%,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村(社区)、进景区、进学校,《万载年鉴》(2021卷)获评江西省第七届年鉴质量评比一等奖。有序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建立县助残基地10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产业结构不优,传统高附加值产业呈下滑趋势,锂电新能源产业核心企业不多,产业层次不高。二是农业科技水平薄弱,农业生产影响因素较多。三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还有不少缺项和短板。四是受疫情、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叠加土地市场复苏乏力,造成财政收入减少。五是全县谋划储备项目数量不够多、成熟度不高,和同类县相比存在差距。六是能耗“双控”形势相对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省委建设“六个江西”和市委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目标,锚定县委“奋起赶超跨越,勇争全省一流”战略目标与“融入宜春、聚力园区、双城联动、特色彰显、宜业宜居”工作思路,紧扣“工业强、城市美、生态优、民生好”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发展首要战略,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定强攻工业不动摇,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系统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282.78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5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8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GDP能耗、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市级下达目标。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1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00人,增长5%。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外贸出口71.7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增长15%;利用省外项目资金73.65亿元,增长8.9%。

四、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聚力抓好产业提升。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66.3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6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确保居民“菜篮子”“米袋子”保供。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万亩,其中新建0.5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稳步推进生猪复产增养,全面完成生猪生产任务。调整养殖结构,提纯复壮“万载番鸭”品种,打响万载黑山羊品牌,实施“整县推进”肉羊产业项目。继续做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培育绿色、有机富硒产业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二是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碧根果产业,加强公益林造油茶,切实保障油茶生产用地,落实年度油茶生产任务。三是落实农业农村政策。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惠农信贷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强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加大粮油质量监管检测力度,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继续完善全县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土地动态巡查,全面排查企业非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及未批先建行为,加大公路沿线违法用地的打击力度,遏制新增乱占耕地行为。五是抓好水利项目建设。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锦泰灌区续建配套、黄茅山洪沟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升防洪保安水平。

做大工业经济底盘。一是高位推动锂电产业。力争锂电新能源产值突破400亿元、税收超12亿元,以锂电新能源为风口、电子信息和应急环保产业为突破,推动天卓新材料、睿锋环保、睿达新能源、华尔升等重点企业倍增升级,培育新型产业龙头;引进质量高、体量大、效益优的工业项目,建立申规入统企业培育库,加快壮大上下游产业链。二是聚力建设花炮产业集中区。努力构建生产集约、经营规范、行业先进的现代烟花爆竹产业体系,加速建设烟花爆竹科创中心,推进花炮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三是加快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出台支持奖补政策,对企业在数字化改造、做大做强、人才引进、要素保障、财税减免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建设“5G+花炮”产业数字化平台。四是扩大园区承载平台。力争园区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税收突破20亿元,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打响中国·万载锂电新材料基地品牌,深化与宜春经开区的战略合作;继续提升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加快推动红狮环保、钶智、华赛、圣屿通、金池等企业建成投产。五是强化科技服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平台,争取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六是持续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入企走访连心”和惠企政策直达工作,着力稳住市场主体,防止工业经济下行。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一是抓好服务业入规入统。做强现有规上服务业重点领域,力争实现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破零,加快推进规上服务业空白行业领域“升规纳统”。二是加快推进文旅消费。做好全国首条烟花夜间消费街区“烟花里”的推介和宣传,持续擦亮沉浸式“焰火之吻”烟花文旅品牌;出台《万载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引进中青旅、博川文旅等一批特色街区、精品高端民宿等旅游龙头企业;争取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明月山等周边景区联合推出“一日游、两日一晚”精品旅游路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三是不断提升消费市场。在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消费节点开展促消费活动,发放各类政府消费券;持续推动万载古城、宝源万象、万载庙街的“夜经济”主街区,打造富有“人间烟火气”的消费升级示范区。四是完善乡村市场体系。推动株潭、潭埠、黄茅、罗城等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开展电商品牌培育、建设和电商人才培训,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建设。五是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争取引进2-3家大型货运物流企业落户万载。

(二)持续扩大项目投资。

一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持续落实惠企稳岗保运行暨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机制,用好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结合县“十四五”各类专项规划,分类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力争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全市前三。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施月调度,对未开工项目实施周调度,细化项目要素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力争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全力推进华麟电子、玖能负极材料、光明化工等“5020”项目建设。三是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谋划推进“5020”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集聚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尤其是瞄准锂电新能源、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等七大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力争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四是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围绕全县重点项目、民生实事,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申报融资项目、发行公司债、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完成万兴集团主体信用AA评级,力争发行债券10亿元。五是重大工程项目谋划不停步。谋划一批涉及交通、能源、以县城为载体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事项进入国家、省“笼子”。

(三)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继续深化改革,创造更优营商环境。一是全力优化各项指标。按照“两年大提升”的布局,争取“企业开办”“纳税”“劳动力市场监督”“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指标达到优异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提高企业满意度。常态化开展政企圆桌会议、政银企对接会、安商“红黄榜”网络评价、“事事宜人”企业诉求办理等活动,加快“万事好办”平台推广使用,着力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县。三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督促金融机构聚焦助企纾困、稳链固链、项目投资等重点领域,全力扩大金融供给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深入开展保费收入提升行动。四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划转工作,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加强“人生十件事一事一次办”改革的宣传推广。五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区域评估”“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等工作进程;完善企业注册开办流程,推行“一企一证”“一照准营”,加快“一照通办”平台建设。六是防范金融风险。增强财政工作管理韧性,重点做好债券资金管理、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直达资金管理。

持续提升区域开放水平。一是重点加强赣湘边区域合作。加快以株潭镇为中心的赣湘边发展先行区建设,加速“中部伞都”创建步伐,支持株潭镇与邻省周边乡镇的深度合作交流,启动“云上株潭”建设;深化省际合作交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做好革命文物级别提升;协同发展现代农业,共同培育树立“湘赣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推动企业和群众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次办成”。二是促进外资外贸保稳提质。扶持现有生产型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线上线下展会,助力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引导传统外贸企业“触网”“上线”,力争享受跨境电商发展扶持资金的企业达10家。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高标准推动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报批,各乡镇完成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开发建设南部新城区,有效实施更新老城区,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和打通“断头路”5条,推进绿色社区、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和高品质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棚户区改造任务450套,新增停车场7个、停车位205个。持续加强城区人居环境治理,增强城区天然气供应能力,抓好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等重点工作任务。提高县城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城乡供水管网建设改造5.5公里,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城区取水口抬水坝建设工程。

建设宜业宜居乡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镇、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宜居庭院创建活动,力争创建2个美丽乡镇示范镇。持续巩固农村住房保障成果,加强安全动态监测,强化房屋质量安全监管。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新农村点建设40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60公里,加速建设S222高村至三兴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S223株潭至后槎二级公路改建工程、X508县城至多江村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危桥改造5座。

(五)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一是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严控工业能耗增长,优化行业用能结构,形成全民节约用能氛围。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能耗强度目标约束,充分挖掘存量项目潜力,加强优质项目用能保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运行“两高”项目论证机制。二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开展汽修、医药、化工等行业集中整治,持续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严抓土壤、固废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加强水 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动工业园区1万吨/日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全县造纸企业升级改造,开展锂电行业企业问题排查整治。三是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抢抓时间节点报批,做到创建全覆盖。四是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验收及营造林项目、森林乡村、乡村森林公园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前期工作。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责任。五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完成水旱轮作技术研究、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技术研究等5项农业绿色发展田间试验;继续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实施,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高耕地质量。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住房保障、饮水保障等短板弱项,狠抓工作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进易地搬迁“有求必应”服务中心建设,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实行“微工厂+光伏”模式,扩大工作成效。加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申报纳规工作,争取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在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灾后恢复重建等七大领域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进一步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实现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继续发挥好失业保险稳就业功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稳岗返还补贴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做好城乡低保新增、清退工作。聚焦“一老一小”,将普惠落到实处,完成敬老院适老化改造2所,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改革,探索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机制;全覆盖创建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着力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站示范点,探索“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工作模式。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准确把握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推进医疗项目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健康云平台建设,加快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万载县人民医院南部新城院区)、县妇幼医疗保健医技综合大楼、县人民医院西院公共卫生服务楼建设。推进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院,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复审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大力推进教体项目建设,新建体育小游园6个,完成南门、布城小学主体工程建设,确保县五小、县六小、南部新城光明幼儿园、龙湖四期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小学学位362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20个,净增教师不少于260人;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打造“名师工作室”。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启动博物馆新馆建设,以“科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加大文化馆、图书馆功能提升改造力度。加快推动城市历史文化研究,进一步挖掘市井、祠堂、花炮、百合等文化内涵。巩固残疾人就业成果,加强阳光助残基地管理,持续推进残疾人体育发展。筑牢安全防线,持续压实党政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全员岗位责任,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各位代表,重担在肩应奋发,使命系身当图强,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瞄准目标、埋头苦干,为建设富强、美丽、和谐、宜居新万载而不懈奋斗!


附件

1.“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2.“1+3+N”产业:以新型烟花爆竹为竞争优势,以新能源、安全环保和电子信息为主导,多类型工业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

3.“两桥三路”:全称万载县产城融合区两桥三路建设项目,具体建设内容是规划二路(从创业大道到丁田桥,包括丁田桥拓宽工程)、百合路(从原园区百合路延伸至昌栗高速万载收费站路口,包括百合大桥建设)、北环线路(从园区长江路延伸至万芳公路固力混凝土公司附近出口)。

4.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核心是信息化支撑。

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工信部认定的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6.瞪羚企业: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7.“四上”企业:有资质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统称。

8.“四大攻坚”行动: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大交通”建设、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和水利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四个重点领域实施攻坚行动。

9.“人生十件事”:以个人全生命周期涉及的重点领域和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为重点,包含“出生、入学、医保、社保、重大疾病免费救治、二手房过户、不动产抵押贷款、军人退役、公积金贷款、身后”等个人“十件事”。

10.“两定”医药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简称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简称定点药店)的统称。

11.“十个一”“八个有”:一图(规划图、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一网(路网、管网、电网、线网)、一审(农村建房审批)、一管(规范农民建房管理)、一护(保护古树名木、名村名建)、一文(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史馆(室))、一厕(建公厕、户厕)、一水(户户通自来水,做到饮水有保障)、一治(村民理事会自治、农村环境整治)、一查(查处违章、违规、违法建筑);富有所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托、娱有所乐、食有所供、出有所行、诉有所求。

12.“七整一管护”:村内道路、村内供水、户用厕所、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村内河塘、搭靠“三房”整治建设,村庄环境日常管护。

13.“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

14.“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15.能耗“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

16.“微工厂”:在优质运营商承租的前提下,通过财政衔接资金建设的微型工厂,厂房资产固化为村集体所有,以租赁或合营方式获取收益。

17.“三类人员”:贫困老年人、重病人、残疾人。

18.“5020”项目:国家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的产业项目,省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

19.“名师工作室”:由名师领衔,以成为名师为奋斗目标、以个人兴趣和专长发展为方向,通过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为骨干教师搭建交流的舞台、成长的摇篮,实现“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共同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型教师群体。


万载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主要指标(草案)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21年实际完成

2022年

2023年

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

预期目标

绝对值

增幅

%)

绝对值

增幅

%)

绝对值

增幅

%)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40.5

259.72

8

262.56

5.3

282.78

7.7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6.5

17.8

8

17.91

8.6

19.25

7.5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10.8

10

10

10

四、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6.89

86

12

80.85

5.2

88.28

9.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属抽样调查,万载县未纳入样本框,未开展此项调查。

五、外贸进出口

亿元

29.53

38.88

31.7

55.42

87.67

72

30

    出口总额

亿元

27.98

38.24

36.7

55.18

97.2

71.7

30

六、实际利用外资(现汇进资)

亿美元

0.16

0.2

25

0.2

25

0.23

15

七、工业化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12.2

10.5

9.2

9

八、城市化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2.18

53.18

53.18

54.19

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040

37318

6.5

37043

5.7

39451

6.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472

16632

7.5

16387

5.9

17616

7.5

十、人口、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7

-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5011

3726

-26

3892

-22.3

3900

5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