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结果公开>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万载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主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建设幸福万载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健康稳定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7168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3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689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4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3.1 %15.8 %9.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9.455.724.9 调整为16.359.5 24.2。年人均GDP达到13882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首次跃上十亿元台阶,达到100926万元,比上年增长5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654万元,增长50.8%。有15个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其中财政收入超五千万的乡镇达五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鹅峰乡)。财政总支出163366万元,增长24.8 %

  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大,人均指标偏低;产业实力还不够强,重大项目还不够多,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2319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102100万元,与上年增长4.7%,林业产值23520万元,比上年增长0.2 %,牧业产值87120万元,增长2.3 %,渔业产值17210万元,增长3.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8.42万亩,比上年减少0. 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8.5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54084吨,比上年增长0.08 %,其中:早稻86395吨,比上年减产7994吨,晚稻153641吨,比上年增产9856吨;油料总产量6044吨,比上年减产949吨, 蔬菜总产量13.66万吨,比上年增长7.7%,水果总产量3083吨,比上年减少12.6 %

  有机农业也在不断发展,秉承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的雄伟目标,举全办之力,同舟共济,竭力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发展至今,2011年全县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在去年基础上新增耕地面积7308亩,达到了27.4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野生采集面积19.1万亩,通过了BCSECOCERT有机认证检查,增大了有机认证面积规模。提高了有机种植主导品种的订单量,全县有机农业主导品种订单面积18260亩,其中:水稻11700亩,毛豆2000亩、木姜1600亩、冬季草莓600亩、香芋200亩、脚板薯400亩、甜玉米160亩、蔬菜800亩。在引导有机生产企业规范操作的同时,加强了有机生产基地的指导监督,组织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技术力量对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万载有机产品品质。201111月,国家认监委批准万载获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继续实施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到2011年底共有人工造林面积2021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857公顷,幼龄抚育面积5333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6786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962公顷。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3.1 %,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 全年共出栏生猪400030头,比上年增长14.6%,羊出栏15.6万头,比上年增长23.7%,兔出笼143.9万只,增长36.0 %。全年肉类总产量43009吨,比上年增产6523吨,增长17.9 %,年末生猪存栏25.7万头,羊存栏8.6万头,兔存笼90.0万只,家禽年末实有223.3万羽。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000吨,养殖产量13500吨,养殖面积2435亩,都与上年基本持平。特种水产品养殖产量5600吨,特种水产品主要有:泥鳅、黄鳝、鲶鱼、黄颡鱼、鳜鱼、乌鳢、鲈鱼、克氏原螯虾、鳖、蛙等。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有效灌溉面积1936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89%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为7735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360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8 %,完成工业增加值397394万元,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711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1058万元,按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19.2%、20.9 %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7734万元,利润8692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074469万元,增长18.5%。

  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702981万元,工业销售产值69927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710012万元,上缴税金33742万元,实现利润86006万元,从业人员25572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较上年±%

  饮料酒     千升      4438      174.80  

  塑料制品           57498      37.26   

  胶合板    立方米      69408      22.95 

  罐头            39082      33.06 

                5265      -1.77  

  供电量    万度      32042      14.14  

  烟花鞭炮   万箱       1206       9.64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统计口径内全年实现建筑总产值26881万元,竣工产值20749万元。全年共完成施工房屋面积36.2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39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3.14万元,统计口径内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01万元,实现利润185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县仍以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橡胶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统筹发展,第五期工业园区建设强势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南部新城建设帷幕正式拉开,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工作基本完成,龙湖公园及花爆燃放国际赛事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西屏山公园、滨江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全年完成标准粮田建设1万亩,完成3座小(一)型病险水库加固、锦泰灌区节水与配套(二期)、乡镇集中供水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升级改造乡村公路120公里,宜万高速公路项目也在按计划有序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76万元,增长17.5%。其中:县的零售额117621万元,同比增长17.7%,县以下的零售额77655万元,增长17.3 %。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70649万元,增长17.5%,住宿餐饮业23705万元,增长17.2%

  个体工商业平稳发展。2011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0543户,从业人员23900人,注册资金45300万元。本年新增个体户1662户,从业人员3768人,新增注册资金7141万元。全年城乡私营企业1479户,雇工人数30234人,注册资金278324万元。个私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全年公路客运量352万人,旅客周转量13458万人公里,货运量2613万吨,货运周转量257376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99万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2.71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28.89万户,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76万户,增长20.0%。全 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05.8万元。

  2011年,全县围绕打造“宜居宜游魅力区”的发展目标、着力推进“康乐养生之都”品牌建设,旅游事业继续较快的增长态势。竹山洞创建国家3A级景区已经通过省旅游局的正式验收,仙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仙源红色旅游景区也被评为首届中国(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圣地。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50.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人民币。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主要在优化外贸发展环境,转换外贸发展方式上下功夫。2011年,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14566万美元,同比增长50.5%;出口总额累计达14527万美元,同比增长53.5%,新增对外贸易备案登记企业11家, 共组织31家企业参加境内境外展销会3批次。其中,13家烟花爆竹企业参加美国烟花展;3家有机食品企业参加德国科隆食品展;15家企业参加109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2011年,继续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招商引资促进县城经济发展为重要突破口。全年,园区共签约入园工业项目270个,签约资金63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分别是江西睿峰环保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和非粮乙醇项目;照明灯饰产业平衡起步,正式签约企业突破100家,签约资金达到19.3亿元,33家企业开工建设,灯饰成品、配件和物流市场建设正在启动。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652796万元,比年初增加13113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9568万元,比年初增加84086万元,增长22.1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81595万元,比年初增加40460万元,增长16.8 %,短期贷款139862万元,比年初增长27.1 %,中长期贷款余额140727万元,增长8.0%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111万元,比上年减少8.2,其中:财产保费收入4130万元,增长19.4%;人身保费收入5981万元,减少20.9%。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3745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505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7500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384467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213059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作为推动万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凸显。2011年末,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846人,获得和晋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1706,其中:高级66人,中级1397人,初级243人。

  一年来,全县科技队伍把实施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作为科技工作的主要领域,把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作为科技工作的内在动力。2011年,共争取省级以上项目10个(其中国家级2个);申报省级重点新产品7个;专利申请55项、授权量14项;开展科技合作5项;培育创新型企业9家、创新团队2个。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和重点新产品鉴定4项,市级鉴定9项。

  抓企业自主创新,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我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迈凯利光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工多刀玻璃切割机”,通过省级重点新产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真功花炮机械公司生产的“封罩式振动固引机”、江西省万载水泵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DL型立式高速多级离心泵”都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另外,“药品装盒机”、“智能化自适应管网高楼供水水泵”、在科研和生产上都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11年高考取得良好成绩。有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普通高等院校二本以上上线人数882人,其中文化考生上二本线689人,其中一本以上276人。全县共录取一本以上考生254人,录取二本以上考生近千人。全县共有普通和职业高、初中毕业生8449人,其中高中2229人;全县在校学生113047人,其中高中7846人,初中21055人,小学57901人。全县招收高中生3217人,初中生7144人,小学生12776人,小学生入学率100.0%,小学毛入学率103.34%,初中毛入学率129.1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机构 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4万册,图书总流通量10万人次,全年电影放映近余次,观众人数达数十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5 %以上,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181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7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17所;卫生技术人员1432人,其中医师540人(其中执业医师442人);全县2011年末拥有医疗床位1423张。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所,卫生技术人员117人。

  体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各项体育工作开展有序,发展提升局面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全年举办了全县性各类体育竞赛20余次,参赛运动员近二千人次。积极组织全县运动员参加省、市多项比赛。社会体育蓬勃开展,新成立了“万载县台球协会”、“万载县钓鱼协会”,2011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协会12个;继续抓好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年共培训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0名,逐步完善乡镇文化体育站建设,农村体育也稳步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力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污染减排和执法监管。重点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严格督察各项减排措施和减排项目。认真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和纠正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抓好环境信访工作,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生态创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整治环境为切入点,开展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工程,已创建的国家生态乡镇1(茭湖乡),省级生态乡镇8,省级生态村4个。据统计,201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67%,工业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率达91.1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统计,2011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26361人,其中,农业人口429829人,非农业人口96532人;年末总户数151491户,其中乡村户118486户。据县计生委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17‰,人口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8‰。 

  职工工资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82元,比上年减少18.7%,农民人均纯收入5673元(调查队数),比上年增加744元,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5310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0%

  (注:2011年劳动工资年报统计范围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27个“三上”私营企业,而2010年劳动工资年报统计范围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因为统计范围不同,统计口径变化,造成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下降。)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