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罗会玲委员:
您好!
您所提出的《关于三胎政策背景下低生育率的原因与对策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有关您在提案中提出三胎政策背景下低生育率的问题,我们答复如下:
在开放生育政策的背景下仍然出现低生育率,认为造成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育养育成本太高。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教育、医疗、购房等多方面的压力,养育小孩的成本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小孩从幼儿园到本科毕业的教育成本就高达50万元,如果是生育男孩,则还有200万元的娶媳妇的压力,所以出现反常的“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现象,对于普通干职工家庭,每月到手的工资3000多元,养育一个小孩已经够难了,部分夫妻迫于长辈压力勉强生育二胎,对于三胎普遍持不敢想、不敢生态度。从产检到生产,再从出生到就学,养育孩子的巨大压力让广大父母对于生育三胎更是望而却步,生育三胎及以上的主要为高收入的企业老板和文化水平极低的贫困家庭。公职人员中则大部分是前两胎为女儿,考虑老人情绪咬牙生育三胎,前两胎都是男孩的不敢生育三胎,另外,由于生育政策放开时间较晚,一些年龄较大的女职工想生又生不了。
(二)幼托机构衔接欠佳。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3岁左右入学,少数条件好的早教中心费用高,由于政策开放较晚,80后成了生育主力军,但是已经是高龄孕产妇,父母更是身体不行,都到了需要子女照顾的年纪,根本无力帮助带孩子。对于入园的孩子,放学时间多数为17:00,双职工下班时间为18:00,提前下班又会影响考核,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生育二胎、三胎让太多的家庭望而却步。
(三)不良导向影响生育。除了养育的客观压力外,不良的价值导向也是影响低生育的重要原因。受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不少年轻人追求自由独立、潇洒自在的生活,在工作中不愿吃苦,在家庭中不愿担当,他们认为生育孩子会降低生活质量,认为在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无需生育子女,这类群里就算国家提供房子和发补贴也不愿生育。
为全面落实好国家三胎政策,提升年轻人生育意愿提高生育率,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促进人口长期健康均衡发展,我们通过整理全县各单位征集鼓励生育的意见建议和科学分析研判,提出以下鼓励生育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加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和人口相关法律犯规的宣传解读,引导广大公职人员和党员群众正确认识正常的生育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把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中来;发挥媒体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提高科学育儿水平,着力破除高价彩礼等成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二)完善政策,切实降低生育成本。
完善鼓励生育激励政策,切实降低婚育夫妇养育子女的成本和压力,着力破除压在广大群众身上教育、医疗、住房三座新型大山。县政府对生育三孩家庭发放生育福利券和入托福利券。生育福利券(2000元/孩)用于孕产妇在县内公立医疗机构检查和生育,在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报销后,剩余未报销的费用在2000元以内的,按实际产生费用进行补助,超过2000元的按2000元进行补助;因生育三胎产生大额住院费,增加了生活成本并造成家庭困难的,如果符合条件可以申请民政救助。
此外,在税收、个人所得税、产假期间考核晋升等方面也应给予全方位的关怀和激励,建议生育二孩、三孩的夫妻双方均在乡镇任职的,在进城换岗调整时予以适当政策倾斜,对于生育二孩、三孩的乡镇女干部,准许其在哺乳期期间不参与乡镇夜间值班,对于女干部在产假期、哺乳期当年度绩效考核予以同级考核分数平均数,建议各单位在选人用人、干部遴选等考试中,加大对生育三胎女性予以岗位政策倾斜。
对两地分居且生育三胎的对象放宽归巢条件。
(三)配套衔接,大力发展普惠托育。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综合防止出生缺陷,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对有生二孩、三孩意愿的妇女免费孕检、产检,为已采取节育手术并有意愿生育的群体(县财政负责费用)恢复生育服务;落实国家相关育儿陪护假,让父母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养育更健康阳光的小孩;鼓励用人单位对家有婴幼儿的职工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或允许一方实行朝九晚五等积极措施,按照普及普惠政策要求发展小区拖育机构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为照护婴幼儿创造便利条件。激励机制从第1个孩子开始,让大家想生第1胎,积极生第2胎,敢生第3胎。
鼓励生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综合施策,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生育配套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婚育夫妇的后顾之忧,才能保证人口的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
万载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10月2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