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执行公开>发展规划

关于万载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关于万载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年2月4日在万载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万载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卢秋霞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关于万载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万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的说明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总量稳步提高,民生事业继续改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胜利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10.23亿元增至2020年的210亿元,年均增长(现行价)13.8%;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期末的12.9:56.9:30.2调整为9.7:46.1:44.2。财政总收入由2015年的23.2亿元增至2020年的28.63亿元,年均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33.2亿元增至2020年的65.5亿元,年均增长 14.6 %。实际利用外资由2015年的5400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6800万美元,年均增长4.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015年的120.1亿元增至2020年的283.46亿元,年均增长18.7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2015年的67.9亿元增至2020年的218.01亿元,年均增长26.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2258元增至2020年的32700元,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268元增至2020年的14300元,年均增长9.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缩小。受疫情和经济发展环境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增长9.7%,降至2020年的3.8%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15年增长17.3%,降至2020年的7.2%;外贸出口由2015年的2.7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2.48亿美元。

(二)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一是现代农业提档增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2020年粮食总产量26.35万吨。畜牧业养殖规模由小到大,2020年生猪存栏达41.5万头,出栏38.78万头。水产养殖特色显现,评为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整县推进示范县。有机富硒工作成绩显著,评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四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认证面积达46.2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品种46个,有机认证生产企业14家,有机产业年总产值均在30亿元以上,有26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入国家农产品监管平台,有机(绿色)农业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市80%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功申报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评为全国优秀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十三五”时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7.9万亩,农机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水利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县城防洪工程二期、新桥下水闸建设,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0.82万人,完成罗城河堤除险加固建设、潭埠防洪工程。

二是新型工业提质增强。20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3.8%;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39.86亿元,增长5.37%。县工业园区扩区调区获省批复,面积调整为6.96平方公里,形成了综合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园区荣获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省级生态工业园试点园区等称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被授予“中国•万载锂电新材料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锂电新材料产业和有机食品加工产业上升为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花炮产业朝着安全环保方向发展升级,因整改停产因素,2020年实现产值 85亿元,税收完成2.68亿元;经过第五轮国标换证整改提升,形成汇鑫源、江山红、喜尔美、鑫达等170多家核心重点生产企业,爆竹产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万载花炮”地理商标评为省著名商标。

三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需求拉动增强,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企业入规10家,在库规模以上样本企业达61家。电商发展迅速,2020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50亿元,成功申报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举办首届电商直播节。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江西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等称号。2020年接待旅游人数909万人次,增长1%;旅游产业收入98亿元,增长0.9%。养老与社区服务业有特色,先后完成了推进县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白良镇与潭埠镇敬老院等项目建设,高村、黄茅等11个农村敬老院得到完善,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个,稳步推进农村“党建+乐龄中心(幸福食堂)建设;完成县殡仪馆和县级公墓主体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态势平稳,2020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47亿元,增长24.6%。物流货运产业高速发展,农村公路总里程2805.57公里,G220绕城一级公路、宜万同城快速通道、S222万载高村至三兴公路改建工程、X693淖源至界岭县道升级改造加速推进。

(三)需求扩大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投资和项目建设支撑有力。2020年纳入省大中型项目26个,总投资144.76亿元;纳入省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79.77亿元,其中2020年1个,总投资4.09亿元;纳入省市县三级联动项目共11个,总投资46.1亿元。二是积极开展跑项争资、企业发债和地方专项债申报工作。2020年争取各类上级无偿资金投资8.36亿元,增长14.8%;2020年申报专项债项目22个,申请专项债券52.2亿元。三是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明显提升。围绕烟花鞭炮、有机富硒食品等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持续开展招大引强工作,五年共引进项目16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0个,总投资523.4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24.41亿元,与“十二五”期末比增长10.9%,其中,2020年利用省外资金57.09亿元,增长8.68%。

(四)坚持改革与开放,新旧动能实现加快转换。一是创新载体规模扩大。全县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花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有机农业科技园获批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培育重点产业提升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省科学技术奖2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19家。科技助推花炮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花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等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产权保护。农村改革深入推进,181个村全面完成农村产权清产核资,成立198个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2294个自然村完成农村宅基地改革。扎实推进撤乡设街道工作,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株潭镇列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镇;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现遗体火化率100%目标。加强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理建设制度;落实省政府降成本优环境152条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4.71亿元。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直达资金管理要求,直达资金全部分配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机构运行及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放水平稳步提高。积极融入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参加在莲花县举行的第五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签订《湘赣边红色培训联合体框架协议》;做好撤县设区各项前期工作,宜万同城步伐不断加快,宜万经济走廊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对外经济稳定发展,我县出口市场有欧美、日韩、俄罗斯、东盟、亚洲、拉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烟花和食品,高技术产业在出口中也占据一定规模。

(五)城乡统筹开启发展新篇。一是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45%,比2015年的38%提高了7个百分点;2020年,县建成区面积预计达17.8平方公里,与2015年的16.1平方公里相比,新增1.7平方公里。二是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得到调整修编,乡镇集镇规划编制达到100%。启动南部新城4.7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小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专项保护规划、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三是城镇建设强力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已竣工92个项目,其中2020年竣工29个项目;以路网建设为重点,建成“大小环+九横十纵”的路网格局,“十三五”期间,道路增加25.33公里,供水管道增加117.3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164.34公顷;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四是城市改造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7个小区3883户全部开工;“十三五”期间,新建商品房小区31个,总建筑面积134.65万平方米。五是城乡统筹有重大突破。三兴镇成功申报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355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加快乡镇污水处理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三兴、黄茅、株潭和白良等4个乡镇污水主管网施工,城东南排污干管工程、龙湖周边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等城区污水工程完成建设。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秀美乡村提档升级,五年累计完成2061个新农村建设,改路1887公里,改厕51321户。

(六)坚持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颜。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7.2%。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全县水环境质量达到优良,主要河流断面卢洲和均车交界断面,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13个农村(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全部完成,进一步健全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共设立河长271个。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继续实行河道采砂禁采令。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成效,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回头看”排查整治,落实高城镇废弃金矿污染地块项目风险管控;2家矿山企业通过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验收。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2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验收;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2.9%。湿地保护率达到74%以上,有12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4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环境执法持续从严,持续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推进“生态+大健康”工作,圆满完成能耗“双控”市级考核目标任务。

(七)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民生福祉得到大幅改善。一是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施策。全县9637户291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6个“十三五”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0个)全部退出;1439户2695名城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消费扶贫等多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791元增长至2020年的10295元,脱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共改造住房7183户、改造厨卫2400户,用于危房改造资金达11645.78万元。二是就业成效明显。2020年城镇就业率达96.9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任务超额完成。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得到提高,完善临时救助、孤儿保障制度。株潭敬老院附属工程、高村敬老院老年康复活动中心、马步敬老院失能护理工程项目投入使用。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快促好,参保人数达21.8万人。四是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以上。教育投入逐年加大,超过国家规定的占财政收入4%目标。五年来,新建、改扩建校舍达到40万多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18万多平方米,新建围墙2万多米,新增学位16000多个,完成龙湖实验学校、康乐街道中心小学、两所公办省级示范幼儿园、康乐实验学校、县四小的建设任务。电教装备、中小学生均藏书量、农村中小学实验室达到省定标准。五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开展“农村文化万千百十”工程,举办百合旅游文化节、花炮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花灯戏《三伢仔钓鱼》、傩戏《闹元宵》参加中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获得“展演奖”。县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公共一级图书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维修工程通过验收,实施万载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花炮制作、夏布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充分挖掘。六是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县人民医院西院完成整体搬迁,县中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全面推进。妇女、史志、应急管理、气象等其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业基础薄弱。资金、土地、高端人才要素制约依旧突出;产业发展水平偏低,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园区设施配套起点不高,产业集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项目投资进展缓慢,拉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农业总体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发展不强,农业比较效益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水利基础设施仍待完善。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档次低、规模小,缺乏带动区域性发展的大集团、龙头企业。四是开放型经济面临挑战,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速度明显放缓,民营资本投资意愿减弱。五是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全力保基本民生、保运转、保脱贫攻坚、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需求逐步增大。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篇之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奋发有为。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做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及市委建设“综合实力强市、绿色发展大市、文明幸福城市”目标,按照县委“融入宜春、聚力园区、双城联动、特色彰显、宜业宜居”的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开创万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2021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227.2亿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30.5亿元,增长6.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5%(剔除省市县收入划分改革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2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调优三次产业比例,2021年三产比预计为8.5:47.5:44。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GDP能耗、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市级下达目标。

——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316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15.5元,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发展,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际利用外资7242万美元,增长6.5%;引进省外资金61亿元,增长8%;外贸出口达2.6亿美元,增长4.8%。

四、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方位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力争实现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一是高水平谋划、储各项目。紧盯国家战略方向、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重点聚焦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训设施四大领域,包装编制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二是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省重点、省市大中型、市重点、省市县三级联动项目,争取建设进度在省市排名保持靠前;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及时跟踪督查重大项目审批、开工建设、实施进度和存在问题,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风力发电场建设和氢能存储利用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天然气长输管网万载支线工程项目;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规范性管理,重点抓好县中医保健康复楼、S223株潭至后槎公路改建、县电信大楼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强跑项争资力度。包装申报老旧小区项目,争取在PPP项目包装上取得新突破;做好政府专项债券、上级预算内资金项目申报;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争取申请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四是做好项目融资工作。跟进已授信项目放款工作,争取县人民医院南部新城院区建设项目贷款资金早日到位,做好智慧停车场、标准厂房、光大银行流动性资金贷款项目的申报。五是强化产业链招商模式。打造产业生态招商,以新能源、安全环保、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为引领,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加强产业生态支撑,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5020”项目2个。

(二)以服务提升为抓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明确产业定位。构建以新型烟花爆竹为竞争优势,以新能源、安全环保和电子信息为主导,多类型工业产业为补充的“1+3+N”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资源聚集优势,逐步形成满足梯次化市场需求的产业融合,融通发展工业生态。二是实施企业梯次培育。扩容规上企业,培育特色企业,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重点培育花炮产业企业,加大花炮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服务好170家进入第五轮国标行政许可的花炮企业,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在土地征用、林地报批、施工环境上营造宽松的环境;发挥花炮商会作用,实现商会与政府互相补充,共同扶持花炮企业发展;全力以赴拓展市场,以订货会、产品推介会、线上销售等各种形式推销花炮产品。三是实施企业降本增效行动。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积极争取省政策支持精准降低部分新兴产业用电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融资平台职能,利用财园信贷通、工信通、科贷通、中小企业担保等平台,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以及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四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为主的公共设施建设。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基础设施规划与集约化水平、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升园区发展竞争力。五是加大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交易及检测服务管理平台项目、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项目、园区绿色产业园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增强“三农”发展后劲。以实施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项目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基础持续改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功能,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二是稳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面,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继续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及惠农政策,实行稳定的粮食收购政策。三是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生猪复产增养,以上海新希望项目为重点,推动生猪产能升级。大力发展龙牙百合、荞头、毛豆、脚板薯、生姜、“三黑一黄”特色养殖、“三枳一壳”道地中药材、稻渔综合种养等地方名优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的有机富硒产品,加强产销衔接,加快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仓储集配和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引进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有机富硒产业开发,推动有机富硒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四是推动全县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修复。进一步改善天然林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做好征占用林地报批,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五是继续抓好水利项目的实施。启动五河治理高城、株潭镇防洪工程、布城水系连通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推进茭湖乡防洪工程、城区双水源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落实锦泰灌区(中型)改造提升工程实施

(四)以品牌提升为亮点,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发展提升文旅产业。加强项目开发,推进湘鄂赣红色旅游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依托有机资源,建设集现代农业、景观园林、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有机农业体验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旅游商品研发项目、星级酒店项目。加强红色旅游投入力度,重点抓好湘鄂赣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作,争取罗霄山脉红色旅游建设。加强品牌创建,启动罗城九牧、高村仙菇洞申报省4A级乡村旅游点和国家3A级景区工作;做好白水、仙源、潭埠等地乡村旅游;评选一批县级金、银、铜牌民宿;帮助条件成熟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开拓消费品市场,夯实商贸流通基础。多方协作,继续做好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及企业入规工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培育商贸龙头,争取商贸流通项目资金支持,提升商贸流通行业服务水平,做好潭埠镇农贸市场项目申报。搞活流通,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类展销会,引导更多的企业到省外开拓销售市场。三是夯牢电商发展基础。通过举办“万载首届直播电商节”活动,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补足短板;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在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农村产品上行、乡村网点运营、物流体系建设及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摸清注册在外、运营在本县的电商企业底数,动员其回迁本土。四是继续加强城乡交通物流项目建设。完成宜万同城快速通道和G220万载绕城段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S222万载高村至三兴公路改建工程,完成淖源至界岭县道升级改造和三个专项公路改建工程。五是加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大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监管与检查,引导消费者理性购房,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五)以优化发展空间为手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对接宜万同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真正在空间、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宜万同城。编制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完善城市“双修”,做好南部新城城市设计,科学布局城市功能;持续抓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扩大县城规模。二是加快老城区城市更新改造。增设公共停车场、街头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第三期3166户棚户区改造及6617套棚改安置房建设并交付使用,完成城北佳园小区周边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北关历史街区保护建设、九仙塘水系、乌溪河水系治理工程;完善老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实施县城污水管网扩建改造工程,完善配套管网建设、河西路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县城东排水管道工程;建立交通微循环,打通城市断头路,构建四通八达的道路框架体系。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培育新型城镇化。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推进2319户11个老旧小区改造、安置房等住房保障工程。坚持城乡建设共同推进,继续打造三兴省级特色小镇,加强产镇融合;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完成秀美乡村建设“四年扫一遍”的目标任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清除农村垃圾,应拆尽拆“三房”,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整治瓷土加工企业与砖瓦窑企业,做好生产生活领域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开展农环项目的工程性验收与技术性验收,加强企业用地管理,完善企业用地信息,做好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及报审,做好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摸底等工作。二是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与执法。做好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完善环境执法监管“双随机”制度,持续开展各类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三是加强规划衔接工作。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三调”、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生态红线评估优化工作衔接,完成县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并审批实施;抓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编制修复工作。四是抓好造林绿化。确保2021年度各项营造林任务全面完成,因地制宜抓好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加大生态补偿、生态产业、生态岗位等政策扶持倾斜力度,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保护工程。五是完成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创新“生态+大健康”工作,围绕“生态康养区”定位开展工作,围绕康养产业筑牢提升产业链。

(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巩固提升高质量脱贫成果。加大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志智双扶力度,推动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二是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发挥好失业保险稳就业功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稳岗返还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抓好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扩面征缴,扩大全民参保范围,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做好人才人事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人才培训合作,用足用活人才政策。三是推进民政事业向前发展。持续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推进全县“党建+乐龄中心(幸福食堂)”站点运营建设;做好乡村扫黑除恶各项工作。四是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事业优质发展。推进新建县五小、县六小,改扩建县三中工作,启动一所高中建设工作;加快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改扩建与县中等专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做好“得胜鼓”“开口傩”“花灯戏”等“非遗”精品节目宣传推介,启动县文化艺术中心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县中医院综合楼项目建设,争取启动县公共卫生服务大楼项目、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医技综合大楼项目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工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监测体系,加强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五是做好各类风险防范、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应对新生自然灾害、疫情防控、气象等能力建设,做好花炮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禁毒工作。

(八)以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落实撤县设区,鹅峰、马步撤乡设街道的相关事项。着力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赋以园区企业备案权限,实施”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整治方案,力争三至五年挤入全省中上游行列。加强信用体系平台建设,利用信用中国(江西万载)网站平台,探索考核机制,在社会诚信领域推出应用典型。持续推进降低企业用气、用水、用电成本,贯彻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减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批时间,推行容缺后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强化财政资金管理,防范财政资金风险,加强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支出进度与工程进度协调;加强乡镇债务、村级财务管理;积极筹措资金,保障重点项目、脱贫攻坚、债务付息等主要领域。持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生态安葬,完善农村公益性公墓入墓台账和管理制度,提高公墓入墓率,确保骨灰生态安葬率达到100%;推进县级公墓和殡仪场馆建设。

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加强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争取在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有更大作为,重点谋划G320万载至袁州段改线工程项目,提升株潭镇湘赣边区域中心镇地位。提升宜万同城发展战略,推动万载南向发展,争取与袁州区的空间规划、交通物流等方面一体化,强化区域竞争力,将南部新城打造为“宜万都市区”的“会客厅”。保障外贸企业进出口稳步增长,培育发展出口企业;积极引导搏鹰实业、瑛维实业、星浩实业等规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发掘,强化对外贸易风险的监测预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上海进博会、美国NFA国际烟花展和德国纽伦堡玩具展等国内、国际知名展会,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保障外贸出口业绩持续增长。加强外资工作推进力度,做好库存外资背景的企业摸排,深入挖掘企业增资潜力;以现有外商企业及各地商会为切入点,挖掘外资项目信息。

五、关于《万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的说明

《万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在县委领导下研究编制的,现提请大会审议。

(一)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组织安排

全县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和相关部门,围绕“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形势判断,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大力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中共万载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围绕《建议》提出的“将我县打造为赣西中心城市发展加速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先行区和安全环保发展示范区”战略安排,和“五个求突破、五个走前列”任务要求,充分吸纳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纲要》初稿。《纲要》初稿形成后,依照法定程序,召集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座谈,向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干部代表、党外人士征求意见;分别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和县委全委会议研究、讨论和审议,完成了规划纲要文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完善过程。《纲要》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

(二)“十四五”总体规划构架及主体内容

在结构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为十二个分篇,其中第一篇分别从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展望了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总体目标;第二篇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任务,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数字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和产业载体建设进行了任务细化;第三篇从投资、消费、落实全省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部署、强化现代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我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作举措;第四篇为改革篇,提出了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市场体系两个方面的目标任务;第五篇为科技创新篇,从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主体活力、提升农业农村科技支撑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四个方面作出布置;第六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两核、两廊、四区”的空间布局,围绕“融入宜春、双城联动”的思路,提出了宜居城市建设任务,部署了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第七篇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乡村、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县乡村振兴作出具体安排;第八篇落实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第九篇加快建设文化强县,提出了加强特色文化传承保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举措;第十篇从养老托幼、就业、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谋划了民生事业建设;第十一篇布置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任务,分别从建设高水平平安万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等方面作出布置;第十二篇为规划实施保障篇,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强化政策协同,健全实施机制,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些重大发展思路和举措。这里,就其中几点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发展主题确定。“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把握好新发展阶段,完成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就要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从万载来讲,虽然近年来我县发展势头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位置靠前,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即将胜利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县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发展不足仍然是万载的主要矛盾。

高质量是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进位赶超是万载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不动摇,以“作示范”的担当、“勇争先”的气魄,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总量质量双提升、速度效益相协调,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二,关于战略目标谋划。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省委市委赋予万载的使命责任,立足万载战略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顺应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纲要》全面对标党中央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建议,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提出了“十四五”和到二Ο三五年发展目标。到二Ο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是: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综合实力上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美丽万载、富裕万载、健康万载、法治万载和平安万载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是: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要实现营商环境、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发展态势和成效“五个全市一流”,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内陆双向开放“三个高地”,构建以新型烟花爆竹为竞争优势,以新能源、安全环保和电子信息为主导,多类型工业产业为补充的“1+3+N”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体系,以有机富硒提升我县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三,关于地方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地方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宜春市提出了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增长目标,初步安排GDP增速7.2%左右。《建议》提出,“力争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在全市争进位、促赶超”,按照这个要求,《纲要》作出了“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经济总量在全市位次前移”的初步安排。这一安排,体现了县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较为符合我县实际。

第四,关于安全环保产业布局的考虑。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县对花炮产业的依赖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实现花炮产业破茧重生,推动花炮新工艺不断进步,驱动产业健康发展,一直是县委放在首位的重大问题。我县花炮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能源丰富,具备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比较优势。同时,我们谋划了构建“两核两廊四区”的发展格局,加强安全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把县城主城区和以株潭镇为中心的副中心城区的“双核”作用发挥得更为突出。我们清醒看到,谁在结构调整上抓得早、力度大,谁就能在重新洗牌时抢得先机,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为此,《纲要》提出以推动新型花炮产业转型升级、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发展高效、安全、环保治理技术设备产业,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的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创建我县安全环保发展示范区。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字是万载最具特色的名片,也是万载高质量发展最深厚的潜力。当前,我县正处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转型攻坚期,农业增产导向加速向提质导向转变,农业农村单一结构加速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好农业、生产好粮食、建设好乡村,都有许多难题亟待破解。为此,《纲要》在“十四五”目标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要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基础支撑,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关键抓手,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适应新常态,谋划新发展,迈出新步伐,努力夺取我县“十四五”征程的“开门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