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执行公开>发展规划

关于万载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关联稿件:

―― 2012年2月29日在万载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万载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万载县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 “一城三园”、 打造“四县五区”战略,扎实开展 “发展提升年”活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城乡建设 ,着力改善社会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 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 亿元,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42.69 亿元,增长15.8 %,工业增加值 41.47 亿元,增长17.06 %;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 亿元,增长9.9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13621 元,比上年增加 2228 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3:59.5:24.2 。
三大需求齐头并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4亿元,增长35%;消费市场继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增长17.5%;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外贸出口完成1.45亿美元,增长53.5%。
三大收入同步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 10.09亿元,增长5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7亿元,增长50.8%;财政总收入占 GDP比重由2010年的11.3 %提高到14.1%;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62亿元,增长24.0%;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2.4万元,增长6.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673元,增长15.1%。金融形势平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65.2亿元,增长25.14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额46.9亿元,增长21.13 %;各项贷款余额28.1亿元,增长16.78 %,金融对县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 )农业基础继续夯实,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粮食生产确保基本稳定,播面达 67.81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5.7万吨,比去年增加3462.5吨,粮食生产取得了连续八年增产的好成绩。畜牧业规模养殖较快发展。生猪出栏40.9万头,增长11.5%。有机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全县有机农业认证面积达到了27.43万亩;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有机农业主导品种订单面积18260亩。《万载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通过中国农科院专家评审。600亩龙牙百合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和年产 2.5万吨果蔬深加工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顺利完成。有机产业完成总产值11.6亿元,实现税收4998万元,出口创汇3386万美元。产业对外形象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年度目标全面完成,全县共完成造林绿化3.03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20.3%。油茶产业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油茶造林6074亩,茂林油茶开发公司已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2000亩。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标准粮田建设1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锦江水库节水改造、锦泰灌区项目、罗城圩堤除险改造进展顺利;实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建设里程120公里;新农村建设点39.5公里道路建设全面完成。强势推进84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改水、改厕入户率 100%,改主干道和巷道入户畅通率100%。
(三)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153.6亿元,增长23.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4亿元,增长20.92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5.52%,比上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销率为98.9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项目达到270个,其中投资5亿元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3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40个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双龙化工、鸿鑫礼花等项目全面竣工。园区产业承接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增投产企业16个,新增入园企业21个,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49家,实现税收1.2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4230人。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第五期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有机食品加工园建设也正式启动。照明灯饰产业建设有序推进,基地2000亩土地平整到位,正式签约企业突破100家,签约资金17.84亿元,33家企业正式开工建设;灯饰成品和配件市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花炮产业发展态势平稳,“万载花炮”集体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鑫达花炮、天禧商贸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2011年花炮税收实现2.1亿元。橡胶化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和循环经济产业不断做大,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较大增加。
(四)市场要素功能增强,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5亿元,增长 17.5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提升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竹山洞景区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3A级景区;仙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旅游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0.6万人次,增长34.95%,实现旅游总收入11.7亿元,增长38.13%,实现税收3000万元,增长20%。房地产开发对经济的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房地产业直接创造地方税收0.67亿元。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新增货运公司21家,新上户货运车辆1473辆,计14056个吨位,货运公司、货运车辆、吨位三项总量分别增长60%、25%和30%;城乡市场持续繁荣,居民消费不断升温,积极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一网多用”功能,努力提高商品配送率,确保商品质量,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商品进入农村市场。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平稳开展,销售网点覆盖率100%。家电下乡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足额发放,有效促进了农村消费。信息、保险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五) 县城建设有序推进,生态创建成效明显
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屏山公园一期工程、滨江路建设等项目基本完成, “南部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了控制性详规基本编制,行政核心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逐步落实;龙湖公园及花爆燃放国际赛事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省级“园林城”创建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框架不断拉大。 2011年城镇化率达37.5%。
进一步推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生态创建工作。“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茭湖乡被认定为国家级生态乡,另有8个乡镇、4个村分别认定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继续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工业功能区实施循环经济项目,抓好节能降耗有序用电限额管理。继续制定和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削减计划,强化能源计量、统计和监测,加大污水收集支管网改造建设力度,狠抓废气、畜禽、重金属污染整治,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积极推广使用电、天然气,农村普及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时清运、卫生填埋。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六)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4 亿元,增长35%,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7亿元,所占比重达到63.4%。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要素保障不断强化。高度关注要素保障趋紧、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启动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搭建银政、银企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主动向上衔接重大项目落地,用足用好土地指标。进一步加大国家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向上申报了一批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和重点产业振兴等投资项目,2011年全县共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09亿元。
( )民生工程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就业方面: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26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7.07%,城镇就业率达96.6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8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4.14%。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75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5.95%,劳务输出5181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5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02.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7.43%。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32%。社会保障方面:累计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1万人,完成了新农保目标任务。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全县已有47566名居民领取养老金。 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金征缴再创新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参保人数增长18.2%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97% ,女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长8.76%。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安居工程方面:完成了2011年县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征地任务;和谐佳园安居保障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移民搬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900人移民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成绩显著。高考高分段人数和二本上线数再创辉煌, 600分以上人数共有37人,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幼儿教育稳步发展,城区学前入园率达90.37%。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实施了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启动了外国语学校建设等一批项目建设。医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全面完成,全县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数23.7万份。全县17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广大群众在就医就诊上得到了实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共有38.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基本竣工,卫生监督所和县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已启动。文化和新闻出版事业登上新台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验收;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一级馆。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明显,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 ‰。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强,培育创新型企业9家。体育、妇女儿童、广播电影电视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总的来看, 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应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十分复杂,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二是在土地、资金、用电、用工等要素保障方面的实施办法还不够丰富。2011年政府重点项目推进中,有些项目未能如期完工。因此,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公共服务供给和群众需求还有差距,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在新的一年中,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攻坚之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 “一城三园”、建设“四县五区”发展战略和“六显著一加强”的总体目标,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快、难中取胜”的总体要求,全力打赢“决战两区、主攻两重、确保两翻番、实现四个明显提升”攻坚战,统筹协调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幸福万载进程。
(一)2012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 96 亿元,增长 13 %,力争100亿元,力争增长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21 亿元,增长4 %;
      第二产业增加值 60.47 亿元,增长24 %;
      第三产业增加值 22.32 亿元,增长 18 %。
――财政总收入  13.7亿元,增长  3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8 亿元,增长 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7亿元,增长  36%,力争90亿元,增长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增长 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5.6亿元,增长 30%;
――农民人均纯收入 6400 元,增长 13 %;
――实际利用外资 3600 万美元以上,增长 20%以上;
――外贸出口 15400 万美元,增长 6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5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市目标要求。
(二)2012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考虑
1、关于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预期增长 13%。主要考虑:一是2012是我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是加快发展的攻坚之年,是万载从经济小县迈向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二是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利于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较大,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有望大幅拉升全县经济总量的增长。三是与“十二五”规划年均增长14%的目标相衔接,同时,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需要适度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2、关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
  ――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增长 36%。主要考虑:一是在政策层面,虽然会出现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上调及非税收入项目的减少,人民币升值和外需不足等影响因素,但随着我县总部经济的进一步做大,我县的财政收入增长仍有较大的空间。二是在区域竞争中,我们要缩小与周边先进县市的差距,必须自我加压,加大追赶的速度,才能实现进位赶超的目标。三是从促进收支平衡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要求我县财政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速,以实现收支平衡。
3、关于三大需求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县内)预期增长 36%。主要考虑:一是我县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总量提升仍然需要大投入。二是综合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我县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仍有一个惯性效应。三是投资特别是产业投资依然是拉动我县经济增长和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新兴产业、总部经济、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将形成新的投资热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0%。主要考虑:一方面国家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城乡居民的增收,同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充分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这为保持我县消费增长的延续性提供了机遇。
  ――出口总额预期增长 6%。主要考虑:一是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国家出口政策保持基本稳定,有利于对外贸易平稳增长。二是受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影响,外需恢复的不确定性增大,加上汇率升值、企业成本上涨、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等,都会对我县外贸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三是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稳步实施,为我县培育发展热电联产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开展招商选资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机遇。
4、关于社会民生主要发展指标预期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3%。主要考虑:政策性增收因素较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三农”补贴的增加,城镇低收入人群补助标准的提高等,会增加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另一方面2012年我县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就业再就业工程的有序推进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不断完善,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障。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为落实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要求,我县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12年社会就业有望保持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5‰以内。综合考虑我县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和人口年龄、性别比例结构,我县保持稳定较低生育水平仍然必须抓紧抓牢。
5、关于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预期目标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节能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目标任务,具有强制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县“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节能减排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环评等各项机制逐渐完善,节能减排的源头和尾端控制不断增强,为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提供了保障。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着力推进“三农”工作,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67万亩,总产达到26万吨,切实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和供销体系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程,通过农产品的集约化经营和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增效增值。扶持发展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狠抓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和产品质量追溯。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富民工程。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完善服务网点建设,为农村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就业、增收能力。继续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及农村沼气等项目,做好新农村建设点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 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紧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遇,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100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2000人。做好3万亩用地总体规划,全面完成五期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完成“十路一桥”建设和土方平整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启动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电镀集控区建设。加快照明灯饰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力争首批入园企业按时建成投产,确保全年入园企业达到100家。着力培育循环经济产业,力争引进亿元以上循环经济企业10家,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着力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园建设,壮大园区特色产业。加快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有机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有机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水平。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继续加大招商选资工作力度,力争新引入亿元项目 20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40亿元。强化招商要素保障,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招商。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加强招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现花炮税收完成3.5亿元,引进国家、省级有机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以上、亿元以上有机产业项目2个以上,新增产业投入5亿元以上。
(三)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增强消费拉动能力
做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继续抓好竹山洞景区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全县旅游总规修编和中华民族养生园、九龙国际养生乐园的编制工作,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项目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实现招商项目和旅游商 (纪念)品项目的突破。全年力争完成接待游客195.78万人次,增长30%,实现旅游收入 15.21亿元,增长30%。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出版《走进万载》系列丛书。继续组织实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大力开展“农超对接”,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的规范管理,加强对生猪屠宰、酒类流通、成品油市场的执法工作。
(四)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夯实发展基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认真储备开发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对经济发展有支撑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能挤进国家、省市项目库,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及时捕捉项目信息,及时编制、上报和争取新的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亿元。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积极主动帮助项目建设单位或业主解决困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项目联动机制,整合部门合力,明确工作重点,把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县申报工作作为全县项目推进的龙头工作来抓。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努力争取银行增加信贷投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五)努力推进城镇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县城建设方面:按照“对接城东、建设城南、保护(开发)城西、规划城北、完善城中”的思路,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小城镇建设方面:完成罗城镇、高村镇、白良镇等 3个乡镇集镇规划的修编,同时督促做好重点镇控制性详规。高标准完成8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抓好2012年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及乡镇集镇清洁工程。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切实解决一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污染隐患,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进一步改善我县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以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开展创建森林街道、森林社区、森林园区、森林小区、森林校园、森林公园的创建。
(六) 极力推进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认真抓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继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城乡低保工作,提高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推进双拥工作,搞好优抚政策落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开展整村推进和移民搬迁工作。加强旧城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公租房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教师周转房、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设施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群众体育综合健身场所项目建设。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抓好道路交通、建筑行业、娱乐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检查,尤其是要加强烟花爆竹行业和接送学生车辆的整顿,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完成市下达的降低能耗、削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任务指标。
各位代表,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之年,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全面完成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1年完成数
2012年工作目标
目标
完成数
增长 %
目标
增长 %
力争目标
力争增长 %
一、生产总值
亿元
70
71.7
12
96
13
100
14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2.5
11.68
3.1
13.21
4


     第二产业
亿元
40
42.69
15.8
60.47
24


     第三产业
亿元
17.5
17.31
9.9
22.32
18


     三次产业比重


16.3: 59.5:24.2
13.8: 62:24.2

     人均生产总值
12928
13621
10.3
18103
12.3


二、财政总收入
亿元
8.8
10.09
54.6
13.7
36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5.16
5.97
50.8
7.8
31


   财政总收入占 GDP的
%
12.1
14.1

14.3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7
64
35
87
36
90
40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
19.5
17.5
23.4
20
五、出口总额
万美元
11360
14527
53.5
15400
6


   实际利用境外投资总额
万美元
3000
3000
14
3600
20


   实际引进县外工业资金
亿元
30
25
39
35
40


六、工业总产值
亿元
150
153.6
23.9
180
17
190
23
   工业增加值
亿元
36
41.47
17.06
50
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25
27.34
20.92
35.6
30


   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
%
54.5
55.52

52.1



七、工业园区实现税金
万元
10000
12000
72.8
20000
66.7


   工业园区从业人员
33000
24230

32000



八、城镇化率
%
40
37.5
39
1.55


九、农民人均纯收入
5470
5673
15.1
6400
13


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81
82.09

83.1



十一、年末人口
510500
526400

5303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8
7.6

7.5



十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3.32

4



注: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年末人口按公安户籍统计提供,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计生委统计提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