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执行公开>发展规划

关于万载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关联稿件:

DD 2009 年1月17日 在万载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丁保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实施“四地三县”发展战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强化措施,克难奋进,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30亿元(人均达到906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达到10.01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3.1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18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3.1:50.1:26.8调整为2008年的22.1:51.0:26.9;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0.68亿元,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1亿元,增长29.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7%,提高1.71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人均达到5082元),增长25.7%。完成财政总收入4.06亿元(人均达到600元),增长28.9%,其中地方收入达到2.6亿元(人均达到472元),增长3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亿元,增长2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46元,增加3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8‰以内。
(二)重点项目支撑强劲,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围绕打造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橡胶化工、旅游物流、新型建材、烟花鞭炮等七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了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增强了产业聚集度,延伸产品和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凯迪电力、坚华林业、申工工具、金源农业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县城自来水扩建工程、工业园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业园区四期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基础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重大进展,10万吨/年非粮燃料乙醇生产项目争取2009年上报国家立项;竹山洞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正报省核准;有机米仓储设施建设、有机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百合系列产业精深加工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跑项目争资金工作再创佳绩。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全县 争取国家和省无偿资金1.8亿元,增长20%,其中从发改部门直接争取到位的资金0.95亿元(包括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0.32亿元),增长122%。
(三)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骨干企业带动效应凸显 。坚持实施“强攻工业”战略不动摇,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51.2亿元,增长28.62%。 工业园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园区现有企业88家,实现税收4500万元,增长9.5%。特别是声佳电子、昌圣科技、锦江酒业等大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经济引擎”的作用。花炮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开发了日景烟花等市场空白产品;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纳税超百万元企业达到30家。骨干企业工艺创新、节能降耗的力度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已基本步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轨道,万元GDP能耗降低4%,节能减排成效正在显现。
(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重点,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有机农业认证面积稳步扩大,新增有机土地认证面积1.8万亩,全县有机土地获认证总面积达到25.4万亩。有机农业生产区扩大到10个乡镇,36个品种获得有机认证,11家龙头加工企业取得认证。有机主导产品得到规模发展,产业特色逐步显现。 农业稳定增长,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8.1万亩,同比增加0.5万亩,总产25.1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油料收获面积5万吨, 金源食品、千年南酸枣、万华科技有机山茶油、青叶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共解决2.5万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新建沼气池 1729 个, 改造中低产田1.26万亩,加固防渗小型水库2座、小型蓄水工程1座,新建、改造拦河坝8座 ,完成乡村公路改造120公里,新建乡镇汽车站4个,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全县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84个。按照“三清三改”要求,全面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五)城市创建活动有效推进,城乡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新城区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康乐大道基本建成,东门环岛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三纵四横”框架基本形成。相继建成了凤凰山公园、龙河公园、10个绿地小广场等休闲场所,建设了康乐大道商住楼、新源城市花园、商业步行街、龙河星城、玲珑湾住宅小区,汽车服务广场建设基本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工,县城功能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了320国道拓宽美化工程, 小街小巷硬化面积5万平方米;黑化道路面积4867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2万平方米,改造绿地3.45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厕25座。
(六)市场消费持续旺盛,对外开放水平有新的提高。 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带动下,全县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进一步增强。全县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7 亿元,增长23%。 以房地产、旅游、金融、保险、通讯、物流、餐饮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消费活跃,消费品市场逐步升级, 以体现生活质量提升的汽车、住宅、通讯等为主的消费热点基本形成,消费结构发生很大改变。休闲旅游业较快发展, 全县 2008 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08人次,比上年增长12.6%,旅游创汇收入1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5%,接待国内旅游者38.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7%,旅游综合总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全县引进县外资金15 .8 亿元,增长15%,利用外资2007万美元,增长11.5% 全县外贸出口完成3200万美元,占年目标2850万美元的111%。
(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建设扎实推进。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是教育成绩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 .2%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08年全县 共投入中小学校建资金1983万元,动工修建校舍面积49230平方米。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 2008 年开展广场文化13次,送戏下乡207场,送电影下乡2270余场,观众68万余人次,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成功举办首届花炮文化节,提升了我县花炮的文化内涵。加大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岭东、鹅峰两所卫生院,村级卫生室4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快速推进,全县参合农民达329372人;较去年增加了2万多人,参合率达到92.6%。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得到加强,建设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援建体育馆项目和八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全民健身路径遍布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331人、17500人和40935万人。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县新增城镇就业7388人,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133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健全了各项社会救助机制,加强了贫困人口的扶持,农村低保配套资金148.5万元。大力推进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县拥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800多人。残疾人事业发展良好,残疾人保障、康复、培训、就业等工作有序开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3846元,增加300元,增长8.4%
各位代表,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多重压力的复杂环境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实现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出口贸易进一步缩水,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显著增大;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城乡发展和区域经济不协调、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还有差距。农业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仍比较脆弱;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困难,民生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需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09 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四地三县”建设的关键一年。 做好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县域经济发展将遇到困难和挑战 为应对危机,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十项措施。省里制定了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工作机制,这些都为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这严峻挑战和难得发展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形势下,只有迎难而上、乘势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保持我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分析全县主客观条件、充分考虑万载加快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兼顾当前和长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根据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实现科学发展、平稳健康发展,我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初步安排意见是:
――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4%,力争达到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4%;
第二产业增加值27.72亿元,同比增长20%;
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亿元,同比增长1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30%;
――财政总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2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20%;
――引进县外资金17.38亿元,同比增长10%;
――出口创汇3520万美元,同比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2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同比增长35%,力争达到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4058元,同比增长5.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 ‰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为全面实现2009年计划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增后劲,突出项目争取,进一步掀起项目强县高潮
一是突出抓好新增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不折不扣把下达我县的新增投资计划落到实处。二是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难得历史机遇,加强研究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取向,积极谋划、科学包装、全力争取大项目。着力抓好10万吨/年非粮燃料乙醇项目、百合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竹山洞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有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及产业配套物流服务建设等重大项目的立项报批工作。围绕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市防洪、农田节水灌溉、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县中医院门诊大楼等项目的报批工作。做好320国道改线、竹山洞旅游公路、乡村循环公路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乡镇计生服务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报批和开工建设。三是加大重大项目的引进力度。围绕烟花鞭炮、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商贸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强项目对外推介,努力争取引进重大项目迈上新台阶。确保全年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7亿元,利用外资2200万美元。四是创新创优机制,加大对骨干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的融资支持,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本土人士投资创业。
(二)围绕保增长,突出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做大做强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橡胶化工、建筑建材等产业规模,高质有效地推进项目投产达标,力争凯迪电力、坚华林业、申工工具、百合加工等重大在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加强对已投产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抓好昌圣科技、声佳电子、锦江酒业、金源农业等企业的二期扩建,不断提升骨干企业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力争园内今年新增开工企业投产项目15个,上缴税收突破1亿元,安排就业突破2万人。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完善,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吸引力。二是着力提高花炮产业竞争能力。加大花炮整合重组、招大引强力度,努力打造一批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的花炮企业集团。加强花炮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不断提高花炮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实施标准农田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确保全县耕地总量不减,粮食总产稳定在25万吨。坚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重点围绕保障锦江酒业、金源农业、万华科技、青叶食品、百合加工、千年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抓好水稻、蔬菜、百合、木薯、油茶、荞头、南酸枣等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兑现各项拉动消费的惠民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物价监测;加快城区物流配送中心、建材大市场等特色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超市、农资连锁店,提高大宗家电商品售后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四是积极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快竹山洞、仙源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重点风景区建设,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围绕激活力,突出招商引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坚持以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为目标,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巩固提高农村改革成果,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新办法;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备案制度;贯彻落实《招投投法》,进一步扩大招投标范围,做到政府投资项目应招尽招,确保投资安全;加强企业投资担保中心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新的融资平台,切实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二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我县优势资源、优质企业、重点项目、特色产业,策划、包装、推介一批项目,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招商活动。
4 、围绕促和谐,突出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培训网络,切实缓解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落实城镇低收入生活困难居民的帮扶政策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特困群众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三是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全面开展科普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措施,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政策。四是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矛盾排查纠纷化解力度,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巩固平安万载创建成果;突出抓好非煤矿山、交通运输、烟花鞭炮等重点行业、企业以及薄弱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做好水库、在建工程、学校等安全管理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面临的各项发展和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统筹发展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2009年1月12日印
共印 700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